第二三〇四章 站边(2 / 2)

寒门状元 天子 8768 字 26天前

这天晚上沈溪依然留宿惠娘处,这其中也有跟惠娘和李衿告别的意思,接下来两天他要留在临时府邸处理一些事务,不会过来跟二女相会。

当天惠娘下厨,为沈溪准备了几个下酒菜,沈溪平时不喜欢饮酒,但因为在惠娘这里留宿,可以恣意些,他偶尔也会喝上两杯助助兴。对于沈溪来说,他很喜欢这种跟惠娘相处的感觉,走到哪里都不会有在惠娘这里安心。

饭桌上,惠娘显得很谨慎:“老爷确定要出发了吗?”

“不走难道还要留下来继续陪你们?”沈溪笑着说道,手上拿着酒杯,望了一眼旁边手持酒壶随时准备给他斟酒的李衿。

李衿眨眨眼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间酒桌上的氛围就变得怪异起来?就算李衿再聪明,也理解不了沈溪跟惠娘的相处和沟通方式。

惠娘道:“现在老爷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朝廷上下都将老爷当成大敌,老爷这会儿出去请回陛下怕不那么合适……再者,若路途上有人对老爷不利的话,谁能保护老爷周全?”

沈溪笑了笑安慰道:“总归身边在有人保护,难道我出一趟远门,还能让自己置身险地不成?惠娘你尽管放心好了。”

惠娘点了点头,还想说些什么,却突然顿住了,低下头来脸上出现一抹哀色。

沈溪没有询问具体是什么事情,这也是两人间形成的默契,等他放下酒杯时,李衿急忙过来添酒。

过了好一会儿,惠娘精神恢复了一些,才问道:“老爷,这几天应该有京师的消息吧?”

“放心,泓儿一切都好。”

沈溪宽慰道,“除了泓儿,家里也都安好,我已派出人手好好保护,只要不涉及谋逆,朝中根本没人动得了我的人……你这个当娘的尽管放心便可。”

李衿抿嘴一笑:“姐姐这是想念泓儿了,不过我也挺想的……”

惠娘白了李衿一眼,似乎是怪妹妹多嘴,沈溪笑着说道:“估计要不了多久我们便可阖家团圆。这次回京,你们把生意重新张罗起来,然后找时间回江南重温一下那边的美妙风景……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去南方。”

“老爷要到南方任职?”

惠娘望着沈溪,目光中满是质询。

沈溪道:“你以为这次我回到京城,就能过上安稳日子?朝廷的情况比之前我想象的复杂多了,现在的我俨然就是人间公敌,朝中所有人都拿我当靶子,就算我可以悍然出手,把他们逐一拉下马来,也要先忍让,或许我真的会去南方暂避一下!”

惠娘摇头:“其实老爷现在根本不需忍,更勿论让了……一再让下去,到底要让到何时啊?”

沈溪道:“还是惠娘懂我,你怎么知道我忍无可忍便不会再忍?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到了这地步,我再退缩的话,等于是让敌人步步紧逼,欺上门来,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可学不来岳武穆,几道金牌下来就自觉在风波亭含冤而死,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只有把敌人打痛,才能保存自己。”

“但老爷如今不就是在退让吗?”惠娘问道。

沈溪脸色变得郑重起来,半天没说话,过了许久才道:“你以为我是在忍让吗?恰恰我以退为进,朝廷已有人看不惯,要对我出手,可惜他们想不到,其实我已做好一切准备。对手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老爷说醉话了吗?”惠娘道。

沈溪凑上前,笑着轻声说道:“这大明朝廷,全围着一个人转,若我一直留在居庸关,或者回京,非但控制不了局势,反而会让形势急速恶化。反之,若我能顺着此人而动……一切都尽在掌握!”

……

……

谢迁紧赶慢赶,终于在九月初八下午抵达居庸关。

沈溪没有出城迎接,李频却不敢有丝毫怠慢,主动带人在城门口列队欢迎,同时前去迎接的还有从西北过来的马永成、唐寅等人。唐寅算是沈溪的代表,作为幕僚,三边时他便曾代表沈溪回延绥传递消息。

谢迁进城后过问的第一件事,便是怀宁侯孙应爵、新宁伯谭佑是否抵达居庸关,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谢迁理解了为何沈溪没有出迎,他也没有直接去见沈溪,而是先去见了兵部侍郎王敞,想通过王敞传递消息给京。

沈溪一直留在临时居所,并不着急去见谢迁,他知道谢迁肯定会来见他。

日落时分,谢迁姗姗来迟,此时谢迁很疲惫,双目中尽是血丝,但在见到沈溪后脸上还是稍微露出宽慰之色。

“谢阁老。”

沈溪走过去恭敬行礼,谢迁看了看沈溪,脸上露出讳莫如深的笑容,随即摆手示意沈溪不必多礼,刚见面就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等坐下来后,热茶和暖炉送上,谢迁才搓着手叹道:“这鬼天气可真冷啊。”

显然谢迁不适应西北天气,夏天时非常炎热,入秋后气温迅速下降,北风呼啦啦地使劲儿吹,就跟京城寒冬腊月差不多,再加上这一路上忙着赶路,让他老迈之躯吃不消,看上去不但更显消瘦苍老,还带着一股凄凉的意味……任何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年中经过如此折腾都会受不了。

谢迁先喝了一杯热茶,不忙着说事,之后沈溪又让人添茶送水,谢迁连续几杯下肚后终于感觉暖和了些,脸上多了几分红光。

谢迁打量沈溪,问道:“陛下那边是怎么回事?”

沈溪道:“具体情况,之前已派人通知到谢阁老,不知有何处不明白?”

谢迁叹了口气:“外间传言满天飞,不是你派人放的消息吧?其中对你的污蔑之词可不少。”

沈溪摇头道:“谢阁老认为我会自损名声吗?”

以谢迁的刁钻和倔强,以往是会说“你会”这种话,但经过西北一行,他脾气明显收敛许多,尤其是意识到自己老迈而朝廷又是年轻人担当大局时,他不再无端跟沈溪抬杠,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谢迁回过头,好似在思索什么,好半会儿才道:“不是就好,就怕你又有何想法,但凡涉及你的事情,总让老夫心里惴惴不安。这几年下来,你做了那么多事情,但让人真正放心的实在太少……”

沈溪听了谢迁的评价,暗自不满,怎么我为大明做了许多事,就得来你一个不放心的评价?

谢迁再道:“你真的想去蔚州找陛下?”

沈溪微微点头:“谢阁老的消息倒是灵通。”

谢迁没好气地道:“陛下不过是任性出游,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当年老夫找寻陛下可是走遍大江南北,难道会不知道陛下的脾性?老夫自然不会怀疑你在这中间做了什么文章,根本就是陛下太过贪玩任性!”

听了谢迁的话,沈溪不由苦笑。

朝中很多人觉得皇帝是不可能抛下一切,任性出游,揣测是沈溪或者某些人暗中谋逆的结果,还试图让谢迁相信。

但谢迁是什么人?当年朱厚照尚是稚子时,以太子之身南下游玩,小小年岁便单独游历数千里。

这些事别人不知,谢迁却很清楚,因为当时弘治帝派出去找寻儿子的人正是谢迁,所以谢迁得知朱厚照出游,压根儿就没怀疑是沈溪在背后搞鬼,反而替沈溪感到可惜,毕竟当年太子出游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当时是有传言说太子不在东宫,但传闻出来不久,朱厚照便现身,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只有越熟悉皇帝脾性的人,才知道这件事的可能性有多高。

沈溪道:“既然谢阁老也知道陛下贪玩,明白旁人劝不回,所以在下更应该去找寻才对,现如今能真正劝陛下回心转意的人恐怕不多。”

“不行!”

谢迁冷目望着沈溪,态度坚决,“谁去都行,唯独你不可,现在朝中已有诸多流言蜚语,若你这会儿去找寻陛下,谁能放心?老夫刚进关城便听说,太后已派保国公跟应宁去山西平息匪患,其中缘由难道你不明白?”

沈溪没说话,他很清楚这一切的背后始作俑者是杨廷和,而杨廷和又是谢迁提拔起来的接班人之一,不会在谢迁面前随便评价。

谢迁道:“怎么,有话不能在老夫面前说?那老夫就直说了,陛下出游在外,朝廷有你在或者不在,区别甚大,至少有你在没人敢乱来。”

沈溪苦笑:“谢阁老实在太过抬举,在下可没那么大的本事能掌控大局。”

谢迁没好气地道:“别因为朝廷对你做的一点事就拿出这种受委屈的态度,你什么人难道老夫不知道?你现在只需要留在关城,便能让宵小收敛,最好再从宣府调拨一部分嫡系人马过来,这样便可确保万无一失!”

沈溪道:“谢阁老,您不是开玩笑吧?即便现在,外间关于我的传言已是满天飞,再让我调动人马,那不是让我更成为众矢之的?”

“难道你什么都不做了吗?”

谢迁板着脸道,“你现在的职责,就是震慑那些有不轨之心的宵小,让他们知道,就算要谋朝篡位,也得先过你沈之厚这一关,你管朝中人对你如何评价!等陛下回来后,谁会说三道四?你放心,这次老夫坚定地站在你这边,不会因为某些人兴风作浪,就让你这样一个年轻有功劳的大臣灰心丧气!”

谢迁这话算掷地有声,以前跟沈溪关系最好的是他,倒沈溪最厉害的也是他,现在当沈溪成为朝廷上下众矢之的时,他又跳出来说完全支持沈溪。

对于旁人来说,或许不理解为何谢迁如此多变,只有沈溪知道,谢老儿说这话还算是实诚,仅有一点,那就是谢迁随机应变,善于把控人心。当然这番话有多少因势利导的成分,实在难说。

沈溪不想用一些阴谋诡诈的心态揣摩谢迁的所作所为,但很多时候却由不得他不往这方面想。

谢迁有多老奸巨猾,只有相处久了才会理解,不过就算沈溪知道谢迁有想稳住自己的成分在里面,听到这话后心中还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

沈溪道:“有谢阁老在,朝廷便能上下一心,何须我再去做一些事?谢阁老还是早些回京城,我这边希望能早些将陛下找回来!”

谢迁望着沈溪,似乎想看穿沈溪心中所想,但半天后终于放弃,摇头叹道:“看来你心中还是对朝廷有些失望。”

沈溪摇摇头:“这无关失望与否,站在太后和朝臣的立场,陛下出游后,自然要防备权臣图谋不轨,这本无可厚非,我没有怨怼谁,只是想尽快平息这种猜忌,若我离开能让各方势力处于一个均衡状态,如何还要强留下来与人不悦?”

谢迁皱眉:“难道你去找寻陛下,就能让他们彻底放心?保国公跟应宁领兵出征,又是怎么回事?这你不知道?”

沈溪道:“既然我在何处都会遭致猜忌,难道便什么事不做了吗?这可是谢阁老您刚刚说过的话!我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平息旁人对我的猜忌,早日去将陛下迎回,只有陛下平安无事回到京城,所有流言才能不攻自破。”

“至于谢阁老所说,让我留在居庸关坐镇,甚至调动曾经的部属,只会令事态恶化。我所做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忠心,若谢阁老理解信任的话,该明白我选择的才对大明最有利!”

沈溪一番话说完后,谢迁突然默不做声。

因为他感受到了沈溪满腔的热情,那是一种要找到皇帝证明自己清白的决心和勇气。

谢迁在辩论上并非沈溪对手,即便他能考虑到事态发展方向,却不会料到沈溪居然掷地有声地说出这番忠君体国的话来。

最后他无奈叹道:“你想怎么做,至少也应该跟太后娘娘请示后再说。擅自去做,非人臣所为,也就难怪有人会说三道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