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建学堂(1 / 2)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1793 字 21天前

第二日,是张石与村中几个汉子抬着轿子送张宽到了县衙。

大红色的轿顶,轿帘估计不知谁家娶妇用的。

“老先生先来了?请坐!”

张宽虽只是一个秀才,但毕竟年龄把摆在那里,尊老爱幼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宽应了一声,张石却道:“谢知县,张先生小人在外面等着去。”

张石打字不识一个,留着他也无用,谢至点头应允。

张石出去后,谢至便率先道:“本县几个商量之后,想出了各办法,由县中出银钱,在每村办私塾,村中所有子弟皆可入学,每家子弟可在私塾中读书六年,两次童子试皆无法合格者,若还想继续读书,需每岁缴纳铜钱五十贯,这也是为促使各家子弟能用心读书,以避免县中银钱白白浪费,张老先生意下如何?”

县中出银钱为每村建免费私塾,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张宽颇为震惊,诧异问道:“谢知县,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银钱。”

谢至既然敢出此言,岂能是没做考虑而为之的,笑了笑回道:“这个本县知晓,马家和杨家抄家之物得陛下恩旨归县中自由调度,本县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本县便想着先把本县的教化之事做起来。

自然,本县不指望县中子弟皆可高中,若人人都居于庙堂之上,那谁还去种田,不去种田,只读孔孟,岂能饱腹?

但,俗话说得好,读书知礼,读了书,县中鸡盗之事便可少了些。”

当然,谢至这也是从大方向说的,读了书也不见得都能之礼,或许还会多了伪君子。

不过,总的来说,教化终究还是有用的。

谢至的一番话出口之后,张宽颤颤巍巍起身朝门外叩拜,道:“陛下皇恩晃荡”

之后,又拜了谢至,道:“谢知县仁义,小民替乡中百姓叩谢谢知县大恩”

能送家中子弟读书,恐比分了田地还要高兴。

一旦子弟得以高中,便可一跃龙门,彻底摆脱现有的贫寒。

其实,虽说科举有了让寒门子弟读书入仕的机会,可真正有余钱供子弟寒窗十年的,却并不是一般人家能够做到的。

谢至起身搀扶起张宽,笑呵呵的道:“这个事情,少不了张老先生帮忙,本县会于明日于县衙当中宴请于本县所有秀才,毕竟每村皆办私塾也是需要先生教授的,自然,凡是在私塾授课之人,每月县中也会补发些银钱用于补贴家用,张老先生在县中威望甚高,此事还需张老先生从中斡旋。”

这个事情其实简单的很。

这些秀才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又没本事高中,生活是颇为窘迫的。

能有县中出资聘用他们与私塾之中对他们也是个好事。

张宽爽快,应承道:“好,老朽定当竭力以赴。”

张宽应下之后,谢至又道:“唐寅担任县中教谕,此事往后便由他全权负责。”

张宽随之冲唐寅,行礼喊道:“唐教谕。”

只是协商了此事之后,张宽便又张石等人又抬着走了。

张宽离开之后,王守仁道:“既是要办私塾,便得在各村中建造学堂,这个事情也得着手去做了。”

谢至点头应道:“此事是该落实了,每村的学堂除了建造间屋子外,还需桌椅,桌椅倒是可从马家原有林地中砍上几棵树解决,只是文房四宝以及些一些书籍,却是需要现行采购了”

想了一下,谢至又道:“这些物件加起来一村五两银子便可解决了吧?”

村中的私塾开始之时,不过就是启蒙而已,采购的也无非就是些千字文之类的东西。

王守仁点头回道:“应当是足够了。”

一旁的唐寅有些心不在焉,还是回道:“够了,在下会着手督促此事的。”

唐寅已给妻子写了休书,但若想调节好心情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