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牵马夜行仙云山间(1 / 2)

断狱 离人望左岸 3162 字 20天前

面对竹王的邀请,杨璟并没有接受的意思,他只是停留在金殿面前,稍稍仰头看着这座虽然黑灯瞎火,但在月光映照之下仍旧金碧辉煌的金殿,仿佛这座金殿已经不再是他曾经攻打下来的那座一般。

夜郎人也知道节省资源,夜里不敢在金殿里头点灯,可见他们的条件也并未充裕到能够随意让领袖享受超然的物质生活。

杨璟看了一会儿,而后朝宁春郁等人说道:“宁先生,这位是从临安来的一位朋友,想参观一下周遭,如果可以的话,烦请先生带着走一走如何?”

宁春郁知道杨璟与竹王和大贤者要私下交谈,而杨璟特意点明内等子是从临安来的,也让宁春郁等人听出些许意味来。

内等子虞侯也老实不客气,他对地方上的事务从来不感兴趣,这些夜郎人对于他而言,不过是野人罢了,便跟着宁春郁等一众教书先生,自行参观去了。

待得这些人走了之后,杨璟便在金殿的台阶上坐了下来,竹王显得有些为难,朝大贤者看了一眼。

大贤者冷哼了一声,朝杨璟道:“杨大人这是给吾等脸色看么,坐在这门口都不进去,未免太不给面子了吧。”

杨璟伸展了一下双腿,揉了揉膝盖,也没抬头,朝大贤者答道:“里头乌漆嘛黑的,有甚么好坐,再说了,我要是想进去,何时进去不得?”

杨璟此言一出,大贤者登时愠怒,朝杨璟冷声道:“杨大人这是要用强权压迫吾等咯?”

杨璟停下揉膝盖的动作,微微抬起头来,瞥了大贤者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如果你们老实一点,还用得着我来压制你们?再说了,你们只把我的话当作了耳旁风,我杨璟在尔等杨璟不过一介狗官,又拿甚么来压你们!”

杨璟的话语倒是有些孩子脾气,但大贤者一听,心里也气恼不起来,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们确实有失地道。

杨璟也是为了夜郎人好,这些他们都看在眼里,可外界那些人不想接纳夜郎人,这也是事实,若非那些人看不起夜郎人,整日里寻衅滋事,夜郎人也不会做出这副如临大敌的姿态了。

想要让一个在地底苟延残喘了数百年的民族,突然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实际情况也并非杨璟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贤者也不想跟杨璟诉苦,如果连这些问题都无法解决,他们夜郎人根本就延续不到今时今日。

杨璟见得大贤者不说话,也懒得跟她计较,当即朝她说道:“你们既然不喜欢出去,那便乖乖缩在这里好了,你们不喜欢赵宗昌,那就给你们换个牧守吧。”

虽然杨璟早就与赵宗昌商量过,让杨敬亭杨知县来顶替赵宗昌,负责矩州事务,重点安抚夜郎人,但此言一出,也不由让竹王和大贤者大吃一惊!

他们已经知道杨璟贵为西南诸路巡检观察使,有着巡检监督地方官场的权柄,但没想到杨璟竟然能随意换一个矩州的一把手!

杨璟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之所以表现得不近人情,就是要让竹王和大贤者知道,他手里握着他们无法想象的权柄,他可以随时左右夜郎人接下来的命运!

夜郎人与外界的本土居民容易发生冲突,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民族融合更非旦夕之功,这些东西无法用外力的硬凑在一起,只能让他们渐渐发生利益上的互通和共赢,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和平,才能长久发展,只有和谐,才能够互利共存,才有可能让他们摒弃种族偏见,融洽地一同生活。

“过得两日,我还要赶赴临安,但新的知州很快就会调任过来,交割了地方事务之后,赵宗昌便会离开”杨璟轻描淡写地说着,却也没观察二人的表情。

杨璟又继续说道:“实话告诉你们,今次来的新知州乃是我的同宗叔父,我会让他多加照看你们,但你们也别给他惹事,真要闹得不可开交,朝廷会派人来平乱,本着谁造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的原则,平乱的第一人选一定是我,我想你们也不愿意跟我打仗吧?”

杨璟说到这个份上,对夜郎人也算是仁至义尽,竹王和大贤者反倒有些过意不去了。

虽然是杨璟将他们带到了地面来,并承诺会负责他们的生活,但如果没有杨璟,他们仍旧要受到白牛教的奴役,说不得让白牛教当成炮灰,此时已经死在大理人或者与大叛军的战场上了。

一个民族想要靠一个异族人的庇护而生存下去,简直就是愚蠢之极的事情,也就是杨璟这个特殊的个例,不似其他汉人那么排斥和歧视他们夜郎人,反而将他们夜郎人平等视之,他们才对杨璟如此的信赖。

“杨大人,不是吾等贪心不足,更不是吾等不识好歹,这个中因由,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只是杨大人如果真能做到适才所说的,吾等也一定约束族人,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大贤者如此一表态,杨璟也就点了点头,最后告诫道:“明白就好,总之这些都是你的族人,我并不是反对你们夺回祖先的领地,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在没有足够的力量之前,就宣扬不必要的高贵和傲气,就宣示自己并不强大的武力,反而引来别人的忌惮,这是很愚蠢的行为。”

“当然了,如果你们认为眼下你们就有这个能力,能够夺回祖灵之地,我也不会拦你们,但如果朝廷下令让我剿匪,我也只能照章办事,你们该当知道,我是多么不愿意与夜郎的弟兄刀兵相见”

杨璟说到最后,也算是掏心掏肺了,而竹王和大贤者也放开了心中的顾虑,将生产、交易、通路等诸多民生问题,都告之杨璟,杨璟虽然对政务并不熟悉,但见识还是有的,当场便给了他们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