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跟法国人做朋友(1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661 字 19天前

印度人辛格最近非常忙,因为总有人询问他曾经被中国人抓走的事情,问他中国人凶不凶,问他中国人是不是吃人,问他中国人打不打人。

辛格就是那个用肖阿巧换回来的印度兵,他在中国人那边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因此他不介意经常给同伴们讲这个故事,但是当一天要讲几十上百遍的时候,多好的故事他也懒得张嘴了。

但那些长老问的话,他就是在懒得讲这个故事,也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将他在中国人哪里的遭遇讲一遍。讲中国人给他吃很多从没吃过的东西,给他看了很多有神像的寺庙,给他听画着花脸的人唱戏。给他讲唐僧取经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最近印度兵军营中出现的传单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新鲜内容的传单出现,那些英国人军官倒是试图阻止印度人阅读这些传单,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因为印度兵得到传单之后已经学会了秘密藏起来。

英国人也尝试着不让传单进入军营,但也很难做到。因为传单抵到印度人手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印度兵在街上巡逻,突然一个人从巷子里扔出一个包袱里面装满了各种传单,印度人会捡起来带回去。

有时候甚至有小孩子看到印度人跑过来,往他们怀里塞一堆传单,然后很快跑开了。这种事你根本就禁绝不住。

这些传单的内容分门别类,告诉他们印度大起义的消息,这些消息其实长老们也多少听到了一些,从香港来的商船上从来都不缺印度水手,这些印度水手把家乡的消息零零散散的传到了这些长老们的耳中。

他们知道他们的家乡旁遮普、德里的士兵都在跟英国人打仗,巴哈杜尔·沙被推举为全印度的皇帝等等消息。但是身在异乡,他们这些印度兵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跟英国人做对,他们还需要靠着英国人才能生活,才能得到各种物资。加上印度人本身国家观念就不够强,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强大的造反愿望。不满也是有的,因为有谣传他们用的子弹,都是用牛油浸泡过去的,锡克人才不在乎这些,他们牛羊肉都吃,但是普通的印度兵就很不满意了,军官再三保证那些都不是牛油,但他们依然很不放心。

来自家乡的消息,只能让他们知道原来造反也是一条路,但没人去选择。但是来自中国人的威胁和拉拢他们多少还是比较关心的,中国人告诉他们,中国和印度的友谊源远流长,大家都是东方人,印度人跟英国人一起来打中国这是不对的,中国人不想跟印度人打仗,只要印度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也不打印度人,希望印度人不要给英军作战云云。

不给英军打仗,这显然也不可能,拒绝作战就等于是造反了。但内心中已经埋下种子,印度人作战已经没那么积极了。不是他们意识到了跟中国长久的友谊,而是各种小道消息让他们不得不考虑战败的后果,他们需要知道一旦他们战败,中国人俘虏他们后会不会虐待。

相比本身战斗意志就一般的印度雇佣兵,此时城中最强大的一股战斗力,非法军莫属,他们有完完整整的一个步兵团,五百人的战斗人员,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不过五百法军是分为两部分的,在南城有三百人,在最北边的镇海楼炮台上还有两百人,这两百人控制了观音山上的高地,乡勇们根本就打不下来。

这些情况朱敬伦已经掌握了,这让他看不到英法联军投降的希望,城外两艘军舰虽然被炮台上的大炮打跑了,可是英军军舰的出现,就已经让英法联军高层看到了希望,两艘军舰传达的是一个信息,一个英国人始终关注着广州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抛弃。

英国人此时手里只有印度兵和苦力,苦力已经闹起来了,印度兵也不那么可靠,所以法国人就成了最可靠的军队,分化瓦解法国人的行动朱敬伦也一直在做着,但是效果不大,也只是散步了一些法国人单独跟城外的中国人接触的谣言罢了,普通士兵会传,高层根本就不可能相信。

必须派人实质性的跟法国人接触。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朱敬伦立刻让侯进给柏贵传过去一个消息,让柏贵尽快配合他做一些事情。

消息已经很难传递出去了,因为城中谣言四起,英法联军都加大了对城区的封锁,先后堵死了好几个暗道,城门也都紧闭的情况下,真的很难相互沟通。

但法国人还是收到了一封信,是法国一个翻译收到的,他早上刚刚起来,就在他的被窝里发现了一封信,这让他惊诧莫名,很快法国人来到宿舍仔仔细细搜查了一遍,也没有其他收获。

法国上尉看过了那封信,那封信上表示,他们可以跟法国人谈判,并且释放所有的法国人出城,但是他们不能放过英国人,信上说英国人跟中国是世仇,割让了中国的香港,不归还国土的情况下,中国人跟英国人是死敌,但是中国人跟法国人没有仇恨,不希望法国人留在城里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