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节 太平天国最后的希望(2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662 字 20天前

在陆地上湘军稳扎稳打,在水路上,也在逐步蚕食,他们在芜湖修建了坚固的水寨,然后不断的出击,配合步兵沿着江岸不断的前进。太平军水师多次出击阻击,可均无功而返。

明军告诉李秀成,帮助湘军作战的,是英国人。

是的,现在李秀成还跟明军有联系,因为他盛怒之下抓捕了太平天国境内的大明商人之后,很快就冷静下来,不久就释放了一批人,这批人是一直跟太平军做生意的商人,他们能给太平军带来紧缺的粮食和军火。其他商人虽然没有释放,也主要是担心他们破坏太平天国的防御作战,江南一带大量地方官投降明军就是例子,李秀成不敢让这些人在来游说天京的官员,否则谁知道天京的官员会不会跟明军勾结呢。

虽然没有放这些人,但李秀成也没有杀他们,这让他跟明军并没有撕破脸。

大明修建的长江水下电报线也没有中断联系,依然让上海跟天京之间有通讯,在下关还在太平军水师的控制下的时候,李秀成重新恢复了跟大明的官方联系。

其实李秀成自己都清楚,他还隐隐期望着,大明能够回心转意,能够重新跟太平军联手对敌,而现在这越来越成为他唯一的希望了。

似乎真的是上帝保佑一般,形势真的发生了转变,大明跟英国因为贸易问题突然交恶,英国人插手了满清和大明之间的领土交换,而大明则通知李秀成,将派一只海军前来天京。

这似乎又是一次,大明解救天京的故事,可真相到底是什么,李秀成自己都摸不清楚。

李秀成站在城墙上,亲眼看见了一队庞大的明军舰队驶入下关,他们在海上排成一线,前面的已经入港,后面的甚至连烟筒都还看不到。这些军舰有大有小,但最大的不过千吨,是大明的内河舰队,平常在珠江和近海活动,现在全部都调到了江南。

最后手下回报,一共五十八艘明军战舰,最大的十几艘是千吨级,大多数是五百吨到八百吨,最小的也有三百吨以上。

这五十多艘军舰的到达,如果李秀成松了一口气,跟湘军水师,或者说英国海军多次交手之后,他引以为傲的十艘铁甲舰只剩下了三艘,其他辅助军舰更是一艘不剩,跟世界第一海军的交手,让他真正体会了一次什么是世界第一,那种完全无力对抗的感觉,让人十分绝望,不管是你占优的时候,还是你被动的时候,你都会发现输的总是你,这种感觉,他容易产生无法对抗的使命感了。

别说李秀成了,这是英国人几百年来积累的威势,在这种威势下,拿破仑当年组建了数量远超英国的舰队,却被纳尔逊一战摧毁,后来德国人风风火火的跟英国海军竞赛,可真到了开战的时候,一艘艘德国无畏舰却只敢在水雷的保护下躲在港口里生锈,没有半点勇气去跟英海军决战。

大明海军未必真的敢跟英国海军对抗,但面对二三十艘打着湘军旗帜的小型舰艇,明军还是无惧的。

他们进入下关的目的也不是跟英国海军对抗,而是重新打通天京水路,除了能够上演上一次独占这条水道的故伎,让大明商人发一笔横财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太平天国绝处逢生,也让满清觉得自己有功亏一篑的危险。

事实上就是一次配合外交谈判的军事威慑而已,真的救援太平天国,大明现在也做不到了,即便在天京救了他们一次,朱敬伦也确信,现如今的太平天国,已经没有再一次死灰复燃的机会了,上天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可他们自己没有珍惜,他们打下了最富庶的江南,却不能构建稳固的统治机构,内部权力斗争,甚至军事权力斗争始终无法平息,地方势力割据一方,这种政权显然是不可能长久的。

即便是这种不能长久的政权,在给他们一次机会的话,他们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了。

但因为有上次的经验教训,李秀成还充满了幻想,满清则充满了忧虑。

当得知大明舰队如同1864年那样,出现在了天京城外的时候,曾国荃愤恨的摔了杯子,曾国藩险些吐了一口血,而刚刚开始对英国支持感兴趣的李鸿章,马上闭门谢客,不再见英国非正式代表李泰国了。

八旗权贵则用各种恶毒的声音咒骂大明,顽固派官员叫嚣着开战,但一个是口舌之利,一个是色厉内荏,发泄发泄情绪而已。

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是靠谈判,所以慈禧太后不久就秘密接见了李鸿章,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