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大势(1 / 2)

附身吕布 王不过霸 2821 字 16天前

气氛,随着诸葛亮的话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需要稍稍想想,就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了。

天下最渴望读书的是什么人?

世家?

不是,世家有着最优质的资源,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习惯,一种素养但不会渴望。

百姓?

也不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普通百姓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想读书的事情?他们更关心的还是生计问题,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但在没有解决生计问题之前,他们不会往这方面考虑,所以普通百姓对于读书同样没有太大的诉求,这天下,最渴望读书的就是寒门。

他们知道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他们才是最渴望掌握知识的那一拨人,当然,寒门在这个时代和后世的寒门意义不同,多数寒门,更多的指的是那些富农或者家里有些钱粮,不必为生计担忧,却又够不上世家豪门门槛的家庭,穷文富武那是在纸质书籍流通开之后,书籍不再昂贵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在仍旧是以竹笺传播文化的汉末时期,这个概念得反过来念。

寒门求学不易,受尽世家白眼不说,还要屈尊降贵,为的就是能够有个求学的机会,而且就算这样,学成之后,大多数寒门士子也无法身居高位,上品无寒门虽然是后来有了九品中正制之后才有的话语,但若放在这个时代依旧管用,只是士卒门阀与寒门之间的界线并没有那么明显,寒门只要肯积累,三代之后,也有希望跻身世家豪门之列,但那是需要上百年的积累才有可能。

吕布将大量书籍运往关中,势必造成大量寒门士子北上的情况发生,因为相比于社会阶层已经固化的中原而言,在吕布那边,出头的机会显然更多。

刘备默然不语,良久才看向一脸微笑的诸葛亮,涩声道:“那备该当如何?”

“皇叔倒也不必太过悲观。”诸葛亮大冬天的摇着羽扇笑道:“吕布此法,固然会引天下寒门汇聚长安,却也触动了天下诸侯、世家的利益,亮以为,不出一年,群雄必联手讨之,吕布虽强,但战线绵阳千里西起武关,东至渤海,若天下诸侯联手讨伐,吕布以一家之力,可能挡住天下兵锋?”

相比于昔日十八路诸侯讨董,如今天下,能够数得着的势力无外乎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张鲁以及远在交州的士家,数量少了,但势力却一点不差,若这几家诸侯能够勠力同心,吕布就算再强,刘备也不认为他能力抗天下。

“只是如何说服诸侯联手?”刘备目光一亮,询问道。

“皇叔无须担心,恐怕天下最想挫败吕布的非是皇叔,而是曹操,此人乃乱世奸雄,也是吕布之外,最强诸侯,届时若曹孟德派人前来游说荆襄,皇叔当力劝刘荆州答应联盟之事。”诸葛亮微笑道:“只要刘荆州答应结盟,江东孙氏自然会加入,再以大义之名劝服益州刘璋,则关东之士,尽集于此,兵锋所向,吕布又有何惧?”

至于汉中张鲁以及交州士家诸葛亮没提,若中原四大诸侯都同意,而张鲁不肯答应,莫说其他,只要刘备与刘璋联手,便可将张鲁连根拔起,士家则太远,而且道路难走,根本来不了,只要在声势上得到士家的支持就足够了。

“听先生一言,茅塞顿开。”刘备微微拱手道:“放今天下,汉室倾颓,奸臣窃国,备虽愚钝,却欲伸张大义于天下,苦无贤士相助,今日得听先生高论,只恨未能早识先生,今厚颜请先生出山,盼能日夜聆听先生教诲。”

诸葛亮轻摇羽扇,摇头道:“皇叔有忧国忧民之心,亮好生敬佩,恨亮年幼才疏,恐难当大任。”

刘备摇头道:“昔日有水镜先生赞曰,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崔州平、石广元(石涛字)皆言先生有定国安邦之才,匡扶宇内之能,此三人皆乃有德之士,岂会诓骗于我?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诸葛亮沉默片刻后道:“自董卓乱朝以来,天下群雄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竟能克之,今吕布、曹操皆已成势,急不可图,江东孙氏,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益州险要,有山川之固,沃土千里,天府之国,高祖以此成就帝业,然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谋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本可图之,然如今大势,当先破吕布,益州暂不可图,唯有荆州,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临河洛,正用武之地也,皇叔可谋之以为根基,待群雄破吕布之日,再图川蜀,西进关中,得得雍凉沃土,南结孙吴,共抗曹操,则大业可期。”

刘备闻言颇为心动,只是犹豫片刻之后,摇头道:“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更于备有知遇之恩,安忍夺其基业?”

如今刘备雄踞南阳,江夏兵马也受他掌控,若真有心夺取荆州,倒不是没有这个本事,只是如果真夺了,此前多年积攒下来的仁义之名将荡然无存。

诸葛亮羽扇轻摇笑道:“亮夜观天象,荆州刘表,必不久于人事,皇叔可书信劝说公子刘琦尽快赶回襄阳,刘表归天之日,荆州必陷入动荡,届时皇叔可以勤王之名,支持公子刘琦,挥师襄阳,而后遣一善辩之士,上表朝廷,并愿意攻伐吕布,则曹操必不会诘难,届时荆州自当归皇叔。”

刘备点点头,随即面容一肃,向诸葛亮恭拜道:“备虽德薄名微,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以师礼相待。”

诸葛亮摇头笑道:“亮久乐耕锄,不喜应世,不能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