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 禁令(1 / 2)

唐谋天下 青叶7 1866 字 14天前

不过好在,去年的一切焦头烂额的事情,他终于从中熬了过来,罪己诏这个不到最后时刻,没有帝王愿意向天下苍生下的旨意,终究是没有发出去,也为他李弘执掌大唐后,保住了颜面。

但从去年的天灾人祸一事儿上,也让他更加充分、清晰的认识到了豪门显贵的品性,以及朝臣宗亲在国子监以外受学事情的利与弊。

虽然他并不主张因此要作废这些高门显贵、朝臣宗亲、直系在大唐官吏队伍中的任何一人,但显然,掌握着更多的官场资源的他们,就像是当初的五姓七望一样,会给天下士人造成一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恶习。

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剥夺了寒门士子在朝堂之上的功绩与资源,使得有能者不能升迁,而有背景者却可以轻易的升迁,占据朝堂更大的资源,从而再次形成以豪门显贵、或者是宗亲为主干的官场集团势力。

是非对错、是非曲直,在六部尚书以及三省长官的禀奏下,就像是一堂专门为苏严、杜并、杜闲以及崔永珂而准备的解释汇报。

即便是京兆府府尹苏瑰,在听到三省六部的禀奏后,也已经尴尬的低下了头,虽然他在任职京兆府府尹后,就已经有资格知晓朝廷上的一些重要数据。

但像这种还未公报的数据,他还是第一次得知,而且在这之前,即便是他心里已经明明白白的清楚,国子监、寒门士子为首的为官者,相比起五姓七望以及朝臣宗亲的为官者,前者对大唐社稷、黎民苍生的福祉贡献更大。

但从来不曾真正琢磨过此中味道的他,依然还是坚信着自己为官升迁这一条老路,依然信奉着裙带关系,以及党羽势力,对一个为官者更加有用的准则。

所以这也是他为何,从来不曾想过让自己的儿子进入国子监或者是弘文馆,毕竟以他自己为官经历来看,能够在五十有三的年纪,做到京兆府府尹的位置,凭借的可不是国子监、太乙城的那些关系与事物,给百姓乃至大唐社稷带来的温饱跟影响。

完全是凭借自己身后的同僚,或者是豪门显贵之间的密切关系,加上自己的能力以及陛下的点拨、提拔,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现在可明白?无论是太乙城,还是国子监或者是朕当太子时执掌的崇文馆,对天下百姓、江山社稷起到了如何举足轻重的作用跟影响力?你们四人不问是非曲折,不去验证自己亲耳听来的消息,便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跟着疯传谣言。太乙城一炸,死了成百上千人,热气球一事儿是朝廷逼迫而为,实乃草菅人命,这些你们可曾都验证过真假?教授你们的先生,就是如此教导你们仁智礼徳的?甚至连佐证都不用去做,就可以把听来的风言风语当成真相?如此污蔑国子监、太乙城,身为一个文人士子,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李弘一只手放在桌面上,神情悠然的看着苏严等四人说道。

苏严四人在听到朕字时,已经是噗通一声又跪在了地上,身体如筛糠般趴在地上颤抖个不停。

原本坐着的苏瑰,刚一起身想要解释,却被李弘伸手在虚空按了下来。

回过头的李弘,扫了一眼貌若天仙、静如止水的温柔、上官婉儿与李令月,眼神中散发着更多的冰冷,继续自顾自的说道:“不管你们四人与朕的两个皇妃、以及公主殿下最初起争执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因为无所事事,所以才会闲的无聊与她们起争执,还是说真是认为太乙城、国子监,甚至朝廷存在草菅人命之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朕今日让你们四人倾听这些朝廷之机密政务,并不是沽名钓誉,想要搏一个礼贤下士的名头。天下文人士子多如牛毛,朕也没有心思对每一个文人士子的误解,做到把半个朝堂之上的臣子拉过来,给你们做解释。”

“大唐如今不缺乏自信,更不缺乏文化的传承,也不缺乏百姓对朝廷的爱戴与拥护。大唐缺的是有勇气创新的为官士子,缺的是敢在职位上为百姓犯错的臣子,而不是你们这些只知空谈,但会误国的士子。看不惯他人的行为,你们可以大声的说出来,看着他人犯错,你们可以迁怒、攻讦于他人,但……身为文人士子,身为心怀天下,受先贤大儒之恩的士子,难道就只会用嘴来说话,你们可曾想过有一天亲力亲为为天下百姓做点儿真正的实事?

苏瑰此时已经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感到害怕了,面对四个没有任何官职,甚至连他们这些做父亲的爵位,都未继承的几个人,陛下这一番话,可谓是已经够重了,而且经今日一事儿,他们四个人显然是与仕途是绝对无缘了。

毕竟,被陛下点名过后,还想着再次出现在朝堂之上,或者是朝廷的为官者队伍中,这种可能性简直是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