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诗文(2 / 2)

大阁老 离之渊 1719 字 16天前

写完之后,环视四周,已有些士子写完交稿了,而新点的线香只剩下不到半柱。

张敬修看了看陈于陛和王家屏,见二人也早已写好,相视一笑,一并将文稿交与附近的侍女,让其拿至亭中那些评判人之处。

两炷香后,众士子都已交稿,请来的评判人也拿起士子们的诗文开始点评起来。

由于场中有百余名士子,王世贞和范应期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全部点评完,也不可能将所有士子的诗文都念出,故而对于一些写的不甚好的诗文,二人就吩咐侍女将诗文的作者叫来亭中提点一番,这也保全了这些人的面子。而对于满意的诗文,则将其念出,并附上评语,同时也作为候选佳作放在一旁。

这样一来,诗文点评的效率倒也挺高。只不到半个时辰,王世贞和范应期二人就已点评完一半。

张敬修三人听了一阵,都觉其中一名名为于慎行的年轻士子所写的诗文很是不错,才思格调俱佳,显是个身具真才实学之人。

而王世贞和范应期看到于慎行的诗文时,也是眼前一亮,都觉可选入《文苑》,故也都对其不吝溢美之词。

众人听了这么久,对王世贞、范应期二人都极为佩服,心下都道,这王世贞不愧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范应期也不负状元之才,点评文章往往一语中的,言之有物,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是以都觉二人点评确实公正有据。

这时,范应期拿起一篇诗文,看了一遍,觉得比于慎行的诗文有过之而无不及,看了眼署名,将文章递给王世贞,笑着道:“凤州兄且看看这篇诗文。”

恰巧,王世贞也觉自己正看的诗文写得不错,故也将手中诗文递给范应期,道:“伯祯也来看看我这篇。”

“哦,凤州兄也读到好诗文了?”二人互换过诗文,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二人相视一笑,皆是点头道:“此二人之文亦可选入《文苑》了。”

当下范应期将其先看到的诗文念了出来,而后点评道:“文章极具情理,有古人之风,却又蕴有新意,深得理辞气之道也。不过这诗就作的一般了,与文相比,有些相形见绌。”然后又详细点评了一番。

众人听了都觉范应期点评很是中肯,猜测这文章是何人所作。

待范应期点评完,坐在张敬修前边的王家屏起身朗声道:“晚生山阴王家屏谢凤洲先生和状元公点评诗文。”

众人都望了过来,心中微有羡慕之情,他们都知道能被当场念出并点评的诗文,都是王世贞二人眼中的佳作,极有可能会被选入那《文苑》之中。

张敬修、陈于陛此刻都笑着向王家屏赞道:“原来是忠伯兄的文章,难怪写得如此不错。”

王家屏自是谦虚一阵,不过众人都看得出来,其脸上是略有些得色的。

过了一会,范应期又将另一篇诗文念了出来,也点评了一,赢得了众人喝彩。

显然,这篇诗文乃是陈于陛所作。

与王家屏一样,陈于陛也向王世贞、范应期致以了谢意。

此时,剩下未点评的诗文,只剩余不到十篇。王世贞二人点评了那么多文章,都有些累了,喝了一盏茶,才继续拿起文章看了起来。

只见范应期拿起纸张,见仅有一张纸上写了文章,另一张则只交了白纸,看了眼署名,微微一愣,读了起来。

文章很短,不过片刻,范应期就已看完。

看完之后,范应期心中不由生出悠然闲适之感,心下暗道:此文与唐荆川、归震川文风相似,不拘泥于古人,与现今文风截然不同,尤其是和王凤州主张相悖,却不知待会他看了会如何评价。

思绪间,便将文章递给王世贞,乐呵呵道:“这篇文章,吾读来觉得极好,凤州兄也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