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油轮改航母(2 / 2)

第三帝国 华东之雄 2249 字 15天前

这些油轮,都是德国的,在从中东运输原油,到达岛国之后,就被岛国海军接收了过来,进行改造。

其实,将商船改造为航母,这个想法并不是鲁德尔发明的。很多人都能想到。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以后,各国的主力战舰和航母的数量、吨位都受到严格限制。当时正在扩军备战的岛国就想出了办法:建设大量的大型高速客船和货船,作为“航母预备舰”。

和平时期民用,一旦开战或是条约失效,马上改造成航母。另一方面,大量船舶的订单也可以维持在经济危机中不景气的岛国造船业,正所谓一举两得。

比如,由于岛国在30年代中期获得了194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其立即给船厂下单订单,制造两艘2-3万吨级的大型高速豪华游轮,担任奥运会前后从岛国到北美洲的远洋客运任务。

这两艘游轮,官方就承担百分之六十的建造费用。之后,两艘客轮还没有完工就被下令直接改造为航母,命名为飞鹰号和隼鹰号航母。

只可惜,这种改造并不便宜,特别是拆除客轮原来的设备并改为军用,造成了不少浪费。

而德国人却早就做好准备了,相比岛国人,德国更加聪明。

其实岛国也有油轮,但是岛国的油轮并不好改造,大部分都是一万吨左右,排水量不高,同时他们的甲板并不平坦,而且前后都有船桥,如果改造的话,工程量是相当高的。

而德国的油轮,就要方便多了,他们的排水量,几乎都在三万吨左右,和后世的那些油轮相同,宽阔肥硕的肚子,甲板上却是空空荡荡,前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最后的靠近轮机的位置,是一个小巧的船桥。

由于采用的是高速柴油机,烟囱也很小,同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船桥很容易被从中间劈开,变成侧置的船桥,这样,就有足够多的空间容纳飞行甲板了。

在从德国引进了这些油轮之后,岛国进行简单的改造,加装飞行甲板,切掉半个船桥,航母就出来了。

如果说缺点,就是这些船的速度太慢,最大航速都不到十节,这也是柴油机的通病,马力不能太大。而且,德国人的要价,真的不便宜啊!如果不是赶时间,岛国真想要在自己的造船厂开工建造这种东西。

没有下层机库,所有的飞机都得放在甲板上,否则,至少能操作五十架的舰载机!同时,油船的下面还可以装油,给舰队补给用。

战时当航母,平时当油船,这种创意,比用游轮什么的改造,方便多了!

由于临时增加了这些方案,使他们可以操作的舰载机更多了,这样,斯图卡轰炸机,反而就不足了。

鲁德尔点头:“是的,必须要尽快凑足舰载机,我会向国内反映,优先给我们的朋友生产的。”

鲁德尔在心中暗笑,希瑞克元首,很多时候像个商人啊!

其实国内的斯图卡,产能根本就不是问题,现在,岛国人要加急增加订购,德国方面故意拖延,就可以借口加班啥的,再涨涨价了。

“少将,顾问,山鸡五十六召两位参加会议。”就在这时,一名副手过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