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接管申城(1 / 2)

独断江山 沉檀凝香 5284 字 11天前

接风洗尘的宴席,设在道署的花厅之中,作陪的除了在码头接船的几位官员,还有三位士绅,都是富贾一方的大商,

通座的官员中,倒是以秦禝的七品知县,品秩最低。最低归最低,却是主客。梁熄和张旷,不敢抢秦禝的话头,而且官场上的事情,一窍不通,在这样的场合也怕露怯,于是除了应付敬酒的人之外,话并不多。然而这样的表现,看在申城官绅的眼里,翻增敬意:一是两人酒量豪迈,杯到酒干,面不改色;二是显得沉稳矜持,果然有大将风范!

桌上的话题,自然要由吴煋和秦禝来挑选。从京中的趣事,扯到申城的繁华,终于谈到了平大隋贼匪的大局。

“秦大人,你本是三品的将军,又从京中来,大局自是最为清楚。依你看来,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局面?”

“平大隋的贼匪只是早晚的事情,”秦禝笃定地说,“兴庆一破,大隋听京再无重镇屏障,自古以来,对顺江而下的军队,天京无法抵挡,何况这一回还是曾大人的百战精兵。不怕打不下来。”

“哦,哦。”在座的官绅,彼此对望,都是喜动颜色。

“如此说来,申城是不要紧了?”吴煋心中高兴极了,满怀希望地问道。

“这……吴大人,恕下官直言,这只怕又未必。虽说这伪大隋皇帝在天王府里riri醉生梦死,可是伪‘勇王’这个人,是贼匪众望所寄,不简单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现在杭州都在他的手里,手提重兵,一定会再弄些花样出来,来减轻他们‘天京’的压力。”秦禝徐徐地说,“要弄花样,弄在哪里好呢?放眼沿海,也只有拿申城来做文章了。因此朝廷调兵,加强申城的守备,无非也是防着他这一手。”

官绅们脸上的神色,又转趋凝重,不过这毕竟是原来就想得到的事情,因此吴煋点点头,说道:“好在现在有了龙武军这一支天下劲旅,可以徐图备战之计了。我想这贼匪新在杭州大打了一场,大概总要半年时间来休息整顿,调兵遣将吧?”

朝廷这帮官员有个坏毛病,就是惯于自己骗自己,来求得一个心安,看来吴煋也未能免俗。秦禝心想,免不得又要来敲打敲打他们了。

“这贼匪用兵,一向险急诡诈,我敢断定,不出正月,贼匪的大军,必到申城!”

在座的人,都是脸色大变,脸上也现出了惊惶之色——岂不是说,再有两个月,那些贼匪就要杀到了?然而秦禝敢这样说,必然有他的道理,又或是有可靠的情报,所以对他的话,谁也不敢不信。

“这……”吴煋额上见了细汗,“李纪德新练的军伍,枪械未齐,说是最快也得再要几个月才能到申城……秦大人,申城的安危,全在你手里,我们大家,都听你的调遣!”

自然是枪械未齐。秦禝心中,对李纪德有微微的歉意,心说你的枪械若是齐备,我到哪里去找立功的地方?

眼看一场接风宴就要变成军事会议,这在秦禝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军情火急,确实是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不过对吴煋的说法,秦禝还不能接受,要再逼他们一逼,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下官不敢当。申城的攻防,自然还是听吴大人和李大人的。”

“秦大人,这样的时候,你就不要再客气了,”李翀高说话了,把手向座上比划了一圈,“一切以大事为重,其他的都该先放下。在申城能说了算的,今天都在这里,要人要钱,你一句话。”

李翀高这番话,说得很透彻,也很到位,在座的官绅一头。而李翀高这个人,亦是秦禝所特别重视的一个,将来有不少事情,要着落在他的身上,所以对他的这句话,欠身致谢,表示领情。

“李大人说的是,下官受教了。既然承蒙各位大人厚爱,下官就斗胆有所陈述了。”

要说的事,有几件,先要把整体的战略,做一个交待。

“要守住申城,不能单靠龙武军,非三路齐发不可。第一路,自然是李大人的营兵,”秦禝仍然把官阶最高的李翀高放在前面说,“只是卫军的军饷,大约欠得厉害,就算不说补足,多少也要发一些才好。,看能不能从府县的库银之中,挪借一点,暂解燃眉之急。”

对秦禝“三路齐发”这个策略,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说,见他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的样子,自然不是随口乱讲,而是早有通盘的筹划,于是无论官绅,都觉得心中一定,对他所提出的要求,更要尽心去办了。

“这个归松江府来办!”喝了不少酒的松江知府郑谦,脸红红的一拍胸脯,“回头请吴大人的一纸手谕,要多少有多少。”

松江地方富裕,这一点钱,当然难不倒他。倒是李翀高,原来对秦禝多少有些嫉妒之意,心想你的龙武军是“天兵”,众星捧月,军饷也是由朝廷直接指拨,吃喝不愁,哪里知道我的难处?没想到秦禝处处给他留面子,捧着他不说,而且第一句话就是替他筹饷,这样的厚意,怎么能不感动?于是也不顾官阶高低,站起身来,兜头一揖:“秦大人,多谢你!”

“不敢当。”秦禝谦逊着,还过了礼,才接着说下面的安排。

“第二路,是龙武军。现在龙武军有六百三十名,是马队。龙武军的马全是北马,从武昌到申城,一共有三十多匹死在了船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要请贾大人一并帮忙,采购南马来补足。在此数之外,另请加购五百匹,就算这回用不上,以后也一定能用的到。”

“成!”郑谦一诺无辞,“一两百匹,立等可办,五百之数,又是骑兵要用的好马,就得多给我一些时ri,慢慢买齐。”

“这个自然,全靠郑大人费心。”秦禝点点头,“龙武军这一支马队,如果是冲锋陷阵,我敢说,能当数千之敌。然而作战要有攻有防,皇上准我‘酌情招募’,因此我要另募两营步军,每营五百名。这一千人的军械,不是一笔小数。”

“这个理当报效。”三位富绅,齐声说道。

好,好,秦禝心想,这才是同仇敌忾的态度。他向三人欠了欠身子,说道:“地方上父老有这样的心意,秦某感激不尽。不过后面还有要请各位出力之处,现在这笔钱,我想先拜托吴大人。”

“那是自然。”吴煋连忙说道,“龙武军要用的钱,从府库中拨付,这是有明旨的。只是……”犹豫了一下,才把心中一个疑虑说了出来:“秦大人,申城开埠以来,民风有所不同,老百姓都是以赚钱为要务,你要招他们当兵打仗,怕是不那么容易。”

“大人见得极是,”秦禝知道吴煋说的是实情,然而他亦有自己的打算,“我要募的新勇,不选本地人,而是要从三十万难民里面去招。”

近年来,沿海一带战火肆虐,兵祸连结,自然逼着人们寻找更加安全的地方去避难,而申城,成为了首选,先后涌入县城周边的难民,达到了几十万人之多。

几十万人,自然不能全是大户富室,多数还是平常人家甚至是穷苦人家,逃难ri久,生计就不免成了难事,因此只要竖起招兵旗,肯吃粮的自然大有人在。而秦禝在船上,对几位军官还另有叮嘱:“精中选精之外,特别再注重两条:一是最好能认些字的,二是家里有人死在贼匪手上的。”

后一条,当然是要用他们的敌忾之心,而前一条,象张旷这样的,就弄不明白秦禝在想什么了——在他看来,当兵的只要能吃苦,肯卖命,别的都不在话下,识几个字,有什么屁用?

这些话,吴煋自然不知道,但秦禝从难民中募勇的想法,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于是不仅大表赞同,而且主动提出来,可以让离任知县、新任松江府同知的叶雨林,来协助他办这个事情,叶雨林也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老叶,承情之至!”秦禝感激地向叶雨林拱了拱手,又对吴煋说道:“提起金大人,下官倒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说不当说。”

“请尽管说。”

“我初到申城,人地两生,偏偏又军情火急,县衙的事务,怕是一时还上不了手。因此想请老叶在城厢里多逗留几天,有什么事,我随时请教,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老叶也可以随时指正。”

这可真是“不情之请”了。自来县令交接,有的连面都见不着,有的是一杯茶,几句话,关系极好的,花半天时间把该交待的事情仔细交清,再吃上一顿饭,也就到头了。而秦禝的意思,竟是要把叶雨林先留在城里,做一个顾问。这就变成一个六品官。替七品的知县“帮办衙务”,传出去,会被当成笑话来说,面子上很难下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