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内流的银子绝大部分进了江南商人的腰包,但通货膨胀的代价却必须由老百姓来承担。
所以对倭国的贸易请求,方原不是不同意,故意为难这个倭国使者,在他内心是倾向以物易物,而不想收倭国的银子。
方原佯作吃惊的说,“对不住,贵使,平日里在大明叫惯了倭国,一下改不了口。对了,徐老板,我该称呼这倭,哦,不,什么国叫什么国?”
他是明知故问,徐华只能干笑了一声,在中间打起了圆场,“方总督,大明的邦交国书上称为日本国。”
方原故作恍然的说,“原来是日本国,大日本国是不沾边了,就叫小日本,这个贴切!”
倭国使者气得面无血色,抽出随身佩戴的倭刀,厉声大喝,“八嘎!”
方原见他这么快就沉不住气,开始当众动刀子,大笑几声,令锦衣卫上去将这个倭国使者捉了。
胡琦立刻喝令锦衣卫,举起一排玄甲神铳,对准了倭国使者,喝令他放下倭刀,
倭国使者见到锦衣卫一排黑压压的枪口,他手中的倭刀除了能自尽,还有个卵用,估计还没走近就被打成马蜂窝,无奈之下,只能扔下倭刀,束手就擒,被锦衣卫五花大绑的捆了。
方原拾起了倭国使者掉落在地上的倭刀,观其剑锋寒气逼人,锋利异常,挥舞了两下,破空声脆而不闷,确实是一柄家传的宝刀。
他将倭刀回鞘,又令人给倭国使者解绑,“我也不与贵使说笑,从今以后,但凡我方原与日本国的贸易,不再收取银子,而是必须以物易物。”
倭国使者愣在了那里,之前日本国就是靠倾销白银来换取大量物资,若要以物易物,将彻底打破日本现有对外贸易的格局。
倭国使者吃惊的问,“方总督,怎么个以物易物法?”
方原直直盯着倭国使者,淡淡的说,“很简单,我只要日本国最精良的薙刀、太刀、大野刀,还有日本国的夹钢锻造术。”
明朝从日本进口最多的就是倭刀,这些倭刀甚利于步战,也是《武备志》上明文记载。锦衣卫、戚家军都装备有大量的倭刀,因价格较贵,普通军士是无法装备,只有军官以上级别的才能装备。
而日本国夹钢锻造技术,来源于唐刀的锻造术,经过几百年改良,确实领先明朝现有的刀剑铸造术。
明朝后期仿制了大量的倭刀,无论外观还是质量都是不如。但倭刀的夹钢术,各种硬度的钢材互相的配比,火候的掌握,如何降低报废率,都是重要的军事机密,绝不外传。所以大明仿制了倭刀多年,仍是没有取得突破。
这种实践的锻造技术,方原在百度上也是查不到的,只能与通过与倭国贸易获得。
只要能得到日本的夹钢锻造技术,至少能将玄甲军步战的近战搏击能力提升一个档次。征服南方,必须步战为主,骑战为辅,方原要交换这门夹钢锻造术,也是在为征服江南做着充足的准备。
当然,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国除了倭刀技术,再没有方原瞧得上眼的。
倭国使者却是神色坚决的说,“买卖军刀可以谈,夹钢术不能谈!”
反正生意是谈出来的,看谁熬不住,方原也不慌不忙的一笑,“请回去通报天皇,幕府将军,愿意谈了再来,我不急。”
倭国使者问道,“方总督,丝绸先不谈,生丝买卖呢?”
日本的生丝自产不足,至少有五成需要从大明购买。生丝买卖关系到日本国内的穿衣取暖问题,远比购买新款丝绸更为要紧。
方原仍是不紧不慢的给日本国施压,“要谈一起谈,在谈妥之前,我会断绝辖内十府与日本国的丝绸、生丝买卖。”
方原辖内的十府就是最重要的生丝产地,若方原断绝了生丝买卖,日本也找不到其他州府可以进口生丝。
倭国使者一听,再无话可说,脸色阴沉的夹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