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封禁(1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953 字 6天前

大雨早就转为细雨,人们很小心的用油布将糖包盖好,然后用车马迅速送入库房。

有几个北方的商人也买了船进行海上贸易,他们在和记面前算是小本买卖,这时用极为羡慕的眼光看向何斌等人。

什么时候,自己等人也能成为这样成功的商人群体中的一份子?

诺大的港口在细雨中也一样显得繁忙,大同左卫上的货物被卸下来之后,大量的人手开始搬抬和记的货物上船,大同左卫号是纵帆船,以快速航行见长,船员已经补充了食水,对船身稍做修缮,装好货物就能迅速起航,沿途多次补充食水,直接将货物接到日本给出售掉,省时省力,这样的做法最节省时间,能将利润最大化。

航海的利润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谁能在一年之内多次运送货物,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现在和记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对日本的贸易,从大明的北方到南方,海上的其它势力也早就被一扫而空,和记的船只通行无阻,当然不会无谓的在港口耽搁时间。

只有跑上好几趟之后,船只会在船场里停靠,进行大规模的修理和维护,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船场主要也就是干这个,造船基本上还是在本土,这一点来说,和记在台湾的船场算是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大约也不是吹牛。

“大人已经到新平堡了?”何斌从台湾出发的时候,塘报从陆地系统一路直送台湾,包括常威和张续文等人在内都知道了张瀚从草原回新平堡的消息。

和北方的和记中人一样,台湾那边也是有短期的迷茫和震惊,当然更多的是愤怒。

这种情绪不分南北都是一样,甚至南方的和记中人更加的对大明朝廷不屑和愤恨。

要是以郑芝龙等人的想法,干脆就直接撕破脸,朝廷未必有那本事杀到草原上去?至于贸易,最多就是和记在内地的商行受到影响,出口贸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南方那边,还是海禁最森严的时候也没有断了海外贸易,所谓的倭寇就是福建和浙江的海商转为海盗,官府不怎么逼迫,大家就老老实实的做生意,官府逼迫的厉害了,这些海商就会转为海盗,反正大家要活下去,朝廷不给就不吃饭了?

在成化到嘉靖年间,不知道有多少海商被当成海盗给杀了,明史之中,一次有几十个福建海商被斩首的记录。

当时的海禁不是说笑的,寸板不准下海,只要有敢于私自下海的,抓到了基本上就全部被斩首,没有例外。

可以说南方的海商就是拿命在拼,就算这样也没有禁绝了对外的走私贸易。

原因也是简单,靠海的人,不吃海吃什么?

这样的民风彪悍的地方,对王朝和皇权的敬畏一直是相当的淡漠,从汪直到李旦,再到颜思齐郑芝龙,福建和广东的海商们就是海商和海盗的集合体,他们怎么会畏惧皇权?

要是皇帝忌惮和记,干脆就撕破脸皮,反正有海外贸易走私,对内也能用走私的办法赚钱,和记拥有整个草原和俄罗斯人贸易,还有台湾控制海上,就算翻脸之后一时攻不下大明,大明又能将和记如何?

在第二次塘报抵达后,人心稍定,因为台湾的情况特殊,政事堂干脆明文说明,张瀚虽在新平堡,和记大权仍在掌握之中,绝没有大权旁移的可能。至于张瀚本人的安危也是重中之重,会有相当多的措施来保障张瀚的安全。

何斌就是看了第二份通报之后出发,此时向韩通提起来是因为在海上日久,还不知道最新的情况。

“大人在新平堡。”韩通道:“已经住了有一阵子,在堡中并不见外客,现在天天在堡外的白洋河上钓鱼,京城和天津这边已经传开了。”

“舆论怎样?”

“包括官员士绅在内都是风向一变。”韩通笑了笑,说道:“原本和记的形象就好,与各方都有利益牵扯,张大人在草原不回,大家都不好说话。现在张大人回了新平堡,又天天钓鱼自娱,支持我们的人都好说话了,现在风向转变,和记在天津反而得到更大的支持。”

“皮岛那边怎么样?”何斌也是笑道:“这边的墙头草其实不必在意,我们要在意的就是两种人,敌人和盟友。”

“这话有点大人说话的韵味。”韩通道:“毛文龙上了道奏折,言明我们在皮岛和宽甸的事。不过朝廷也没有办法,只叫他切实防备,他拿个鸟来防备?有一个事很有趣,毛文龙原本把毛承禄派了出去,最近又调任回来,以副将官职仍然任中军官,为什么?杀老奴的事,毛文龙自己吹牛皮说是东江干的,其实谁干的他心里没数?调毛承禄回皮岛,充实岛上防御,特别是对毛文龙本人的防御才是最要紧之事。为什么,他怕我们再来一次捣巢斩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