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以雷霆之势,压制了釜山互相勾结的各种势力,让朝鲜当地官员、倭馆驻守人员都臣服在他脚下,为自己掌控将来的京城-釜山-对马藩贸易线铺平了道路,圆满达成了目的。
这次来到釜山,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得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前东印度公司佣兵。虽然威廉所在的东印度公司败给了郑芝龙,但并不能否定其价值,作为穿越者,陈雨知道,以西式“夹板船”为代表的海战战术,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郑芝龙之所以取胜,并不是因为他的战术先进,完全是靠着人海战术,以多打少。料罗湾海战的胜利无法复制,巨舰大炮才是陈雨的发展方向。
釜山之行的任务完成后,陈雨便打道回府,返回铁山。
为了让可怜的威廉不至于发现自己被骗,从此萌生阴影,陈雨刻意放缓了回程的速度,带着他在沿途多处靠岸,“体验朝鲜风土人情”,而萨尔姆号则一路不停留,直接开往了铁山。
等陈雨一行抵达铁山港之后,离当初从铁山出发已经过去了一个月,铁山又有了新的变化。
陈雨刚刚上岸,还没来得歇息,部下就接连来汇报工作,请示下一步的安排。
邓范近水楼台先得月,把陈雨请到农庄议事厅,与顾大锤一起禀报了最近的状况。
“大人,农庄现在的势头很好,耕种这块的事情,属下全都交……交给了顾同知,已经有三千多亩地开始春耕,准备播种;农兵的训练也有条不紊,目前的农兵数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因为辽东那边的逃人知……知道了铁山的事情,都拖家带口往这边逃……”
顾大锤笑呵呵地说:“咱们铁山对农人的待遇太好,免费提供农具、每十户共同使用耕牛,还资助他们建房安家,到了一定年限还能获得田亩的产权,这在整个大明都是独一份,也难怪辽东那边的逃人越来越多。现在整个铁山卫的汉人,包括屯丁、农兵在内,已经达到了两万六千人。”
“这么多?”陈雨听了汇报很高兴,这种人口增长的速度,比他当初最乐观的预期还要好,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稳定生活的向往程度。照这个速度,只要把集体农庄的体制和优惠政策坚持下去,铁山就会成为汉人农民的乌托邦,一个类似于后世建设兵团的超大型农庄就出现,有了稳定而庞大的人口资源支撑,自己打造一个强力军事集团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属下和顾……顾同知都无法决定,必须请大人定夺。”邓范说。
“哦?你和顾同知两个人都无法决定?说来听听。”
邓范看了看顾大锤,后者开口说:“是这样的,咱们的农庄集体耕种,农具和耕牛统一保障,这样的模式,比起当地人各户零星耕种,优势实在太大,加上有赋税减免的好处,不少朝鲜人找到咱们,说是要加入。”
“还有些无田的穷人,主动提出加入咱们的农……农兵。”邓范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