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一抛出来,满朝皆惊,就连陈雨本人也有些出乎意料,毕竟他考虑的更多是如何架空崇祯,把朝堂的实权抓在手中,对于这些极具争议性的特权倒不是很在乎。不过仔细想想,反正连皇帝都要架空了,到了这份上,刻意谦卑也没有意义,就算再跋扈一些又何妨?
他反应过来之后,赞赏地看着陈新甲,心想:此人是个人物,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名人,关键时刻敢于下注,有眼光、有魄力。
其实对于陈新甲继续出任兵部尚书,陈雨还有些不满意,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将就。虽然他是自己的盟友,又在文登营入城一事上出了力,但毕竟是历史上主导了松锦大败、后因泄密被崇祯处死的人物,缺陷和污点很明显。
不过现在看来,只要有足够的魄力,又听话,让他做这个兵部尚书也无妨,毕竟历史已经被改写,崇祯马上就要变成摆设,朝廷中枢的控制力下降,对外作战的任务主要由文登营承担,兵部只剩下了个空壳,其才干不足的缺陷可以被弥补。
陈新甲提出这个爆炸性的建议后,立刻转头望向陈雨,当看到对方赞赏的眼神时,谄媚地笑了笑,心里十分得意:这根粗大腿算是抱紧了。
当初与陈雨、唐世济形成攻守同盟时,陈新甲只是为了借助外力上位,并没有打算与陈雨这个武人有太多的利益瓜葛,直到文登营入城之前一天,他还担心自己与陈雨的事情败露,被对方连累。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陈雨并不是政坛里一株弱不禁风的小树苗,而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大明走向的参天大树,这样的人物,不借机攀附,更待何时?
这时候,回过神来的唐世济奏道:“本兵所言不无道理,请陛下酌情考虑,以慰功臣之心。”心里却暗叹,被抢先了,要是这提议由自己提出来多好?
崇祯心里快气炸了,却不敢发作,随口敷衍:“待朕想想。”
内阁余下几名大学士中,还有首辅温体仁、次辅吴宗达及钱士升、王应熊等人,通过崇祯的示弱和杨嗣昌的下场,他们看清楚了形势,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维持现有的权力和地位,于是纷纷出列,站队支持。
“功臣不可不赏,请陛下三思。”
包括首辅、次辅在内大学士集体站队,份量太重,其余的大臣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斤两,全都选择了沉默。这种事情,反对就是自寻死路,赞同就是昧着良心,还是选择弃权吧。
面对这样的局面,崇祯有些绝望,自己该怎么做才好?眼下手握兵权的陈雨是万万得罪不起的,可是全盘答应陈新甲的提议,自己又有何脸面面对列祖列宗?
陈雨见崇祯迟迟下不了决心,便添了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