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报道(下)(2 / 2)

内科的那些医生们怕是要头疼喽……还有那些病人……唉……那些运气不好,落到这位叶医生手里的病人才是最要遭殃的啊。

目送着叶修转身离去,人事办公事的工作人员眼里露出了一抹悲天悯人的神色,摇头无奈地叹息了起来。

…………………………

华夏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内科主任叫潘晓明,现年五十六岁,从华夏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附属医院工作,到今年刚好是三十年整。

潘晓明是华夏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根正苗红的中医药大学系老医生,在他的身上,有一股浓重的中医药大学的气质,不论是他的工作作风,还是平时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都透着很重的中医药大学的味道。

务实!求是!

这四个字的华夏中医药大学校训,在潘晓明向上非常明显。

正是凭借着务实,求是的这种精神,潘晓明在这三十多年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成为了一个在中医内科领域颇有名气的骨干专家,同时也成为了附属医院中医内科的主任。

在接到人事办公室那边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增聘了一名内科医生的时候他是很开心的,作为附属医院最火的一个科室,中医内科目前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已经严重超标了,他也已经不止一次向医院领导要求增加医生进来了,现在听到有人进来,他自然开心。

但当他听到人事公室那边告诉他进来的是一个三十岁还不到的年轻医生的时候,他的心情一下子便打了个大大的折扣。

从事中医内科工作这么多年,他太清楚一个中医内科医生的成长是多么需要时间积累,西医的医生也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相对而言,西医有一套已经比较成熟的治疗体系和方案,以及有比较方便而严格的检查设备,所以西医的年轻医生上手会比较快。

但即便是比较快的西医,一般一个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到完成规培轮转,到住院医,再到主治也需要四五年的时间。

而中医,尤其是中医内科,更是非常需要依凭个人经验的,中医通过望闻问

切,快速看诊病人的病情,然后给病人开药,所有这一切,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积累。

一般而言,一个中医内科的医生要独挑大梁,能够放心地独立完成对病人的诊治,起码都要三十岁以后。

要是悟性差一点,天赋差一点,可能还要到三十五岁以后……

他潘晓明当初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时候,也算是比较顶尖,比较优秀的,但也是到三十二岁之后,才算是慢慢开始挑起大梁,独立诊治病人。

现在医院招来一个年纪才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能够有什么本事?

这不是招来了一个过来学东西的住院医么……

现在他想要招的,可不是这种过来学东西的住院医啊……

他现在急需要的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能够帮助整个科室缓解压力的优秀医生啊!

住院医和实习医生,他们科室现在一点也不缺乏,每年都有不少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以及其他中医类大学或者专业毕业的学生过来实习和应聘的……

当然,从长远来看,住院医慢慢培养,只要培养起来,将来总有一天也是会成为精英和骨干的,但问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呀!

而且,以他的经验,这些年要把住院医培养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些年中医类专业和院校招生的生源质量不断变差,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毕业生的质素也越来越差……外加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日益浮躁,很多的毕业生也耐不住漫长的住院医的过程,沉不下心来学习和提升自己,往往熬不过两年就跑了。

如果说潘晓明在听到新招的医生是一个年纪不到三十岁的医生的时候,心中还只是失望了一半的话,那么,当他见到叶修的时候,则是彻底的凉透了。

这哪是有点年轻啊,这简直就是个刚毕业的小娃儿呀。

这样年轻的小娃儿,能够有什么能力?

“叶医生,你以前有过在其他中医院工作的工作经验吗?”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潘晓明询问了一些叶修的基本的信息,便直接向叶修问道。

他只希望,叶修能够稍微有点经验,这样的话,也好赖能够帮上一点忙,能够给科室的几个骨干医生做个比较好的助手,帮助他们缓解一些工作压力。

“没有,我以前没有在中医院工作过。”

感觉到潘晓明有些渴切的目光,叶修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说完,他又向潘晓明解释了一下,“潘主任,我是今年才刚刚研究生毕业,获得中医专业的学位的,也是刚刚获得行医执照的。”

刚刚研究生毕业……

还真的是刚刚毕业……

潘晓明的嘴角微不可察的抽了一下。

得,不用想了,就是一个普通住院医……

好赖是研究生毕业……

总比本科毕业好……

将就着先用一下吧……

希望不会太差……

知道叶修刚毕业后,潘晓明便彻底放弃了继续挖掘叶修的实力了,在心里自我安慰了一下,便直接默默地把叶修划入了实习医生的行列之中,连骨干医生的助手都没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