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恶果(1 / 2)

九叔万福 九月流火 2046 字 3天前

杨孝钰做出的事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民愤沸腾,朝廷命官听了也觉得匪夷所思,杨孝钰简直目无王法。不少言官得知后暴跳如雷,慨然上奏要求皇帝将杨孝钰严加处置, 以儆效尤。

杨孝钰可是杨家的独孙啊,杨首辅怎么舍得将自己的孙子交给大理寺, 即便只是进去走个过场也不行。杨甫成还想向上次那样压事态,可是这次仿佛触底反弹了一般, 越是压制, 舆论越是汹涌。

讨伐杨孝钰的声音来势汹汹,等到最后,已成无法收拾之态,上至朝臣下至百姓,全部要求将杨孝钰交出来, 按律处置。

按律处置,杀人偿命。而当街杀人更加严重,斩立决都是轻的。

杨甫成怎么肯。杨首辅稍有软化之态,杨首辅的夫人就在家里大哭大闹, 儿媳也哭成一团, 抱着儿子死都不肯松手。这些事传到深宫里面,杨太后在病榻上气得直拍床榻“放肆这群贱民,命比草贱, 不过是死了区区一个平民, 竟敢牵连孝钰何况这个刁民打伤了孝钰, 给孝钰赔罪本来就是应该的。”

杨皇后来侍疾,见把杨太后气得直咳嗽,也又焦灼又担心“太后您消消气,不要气坏了身子。我也是这样觉得的,即便孝钰不该当众打死人,可是这个人挑衅孝钰在前,孝钰防卫反击,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孝钰下手重了些,骂他一顿,让他反省反省也就是了,怎么能交出去给大理寺呢听说牢狱那种地方阴气重的很,孝钰才多大,他是我们家三代单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怎么办”

杨孝钰闹出这么大的事,杨皇后也颇有不满,不过为了一个民女,他就扯出怎么多麻烦事来。明明这段时间宫里也不太平,程瑜瑾一举生下龙凤胎,皇帝大喜,太子有了功绩又有了子女,在朝堂上也极为顺利,杨皇后和二皇子本来就岌岌可危,然而就在这种时候,杨孝钰还是要给她惹事。

杨皇后忍不住发狠地想,她就不该总帮杨家兜底。有什么事都让杨皇后善后,倒把杨家人一个个惯得得意忘形,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人物了。

可是气归气,杨皇后却不敢真的不管杨孝钰。杨孝钰小的时候,杨皇后也照顾过他几天,最重要的是杨孝钰是杨家独苗,就凭这一点,就算杨皇后和杨孝钰素未蒙面,杨皇后也得全力提携着杨孝钰。

前天杨孝钰的母亲又到宫里来哭,杨皇后本来就为窦希音的事烦恼,被杨孝钰母亲哭了半天后头都大了,只好忍着疲惫去找皇帝求情。然而乾清宫的太监推说圣上正在和朝臣议事,不肯放行。杨皇后在外面等了很久,都没能见到皇帝的面,后来太子来了,太监远远见了立刻谄媚地迎出来,弯腰哈气地将人带进乾清宫了

前后对比如此强烈,甚至,就在杨皇后眼前。杨皇后气的不轻,但是同样也知道,皇帝,是不愿意管杨孝钰的事了。

杨皇后心里拨凉一片,她在心寒中烧出一股火来,皇帝全靠杨家一手扶持,到如今,找回自己的长子了,就不想管杨家死活了杨皇后憋着一股气,跑来找杨太后主持公道。

杨太后生病一直不见好,没人敢让杨太后知道这些消息,万一把太后气出个好歹来就麻烦了。要不是外面一日比一得紧,杨皇后实在没办法了,也不会来找杨太后。

谁知道杨太后听到后立刻暴怒,气急攻心,咳嗽得阵阵头晕。杨皇后吓到了,连忙扶住杨太后,劝道“太后您别着急,孝钰现在还好端端在家里呢,那些人再猖狂,还敢闯到杨家里面抢人”

“他们敢”杨太后咳得眼睛都红了,用力派了下床榻,嘶哑喝道,“唤皇帝来,就说哀家有话和皇帝说。”

太后有召,皇帝不好推脱。大臣出去后,李承璟见皇帝要出门的样子,眉梢微微动了动,问“天色已经快黑了,陛下要去哪里”

皇帝叹了口气,说道“下午的时候慈宁宫派人来了,朕当时脱不开身,现在奏折看的差不多了,朕去太后那里看看。”

李承璟了然“太后是为了杨孝钰的事情吗”

皇帝冷哼一声“必然是。昨日皇后就来过,朕有心给她们一个教训,故意晾着她。没想到她还是不懂事,竟然让太后出面。呵,得寸进尺,越来越拎不清自己身份了。”

李承璟听到没接话,皇帝口中“越来越拎不清自己身份”的人到底是杨皇后呢,还是杨首辅李承璟不言,而这时皇帝看过来,问“太子,你觉得此事该怎么办”

李承璟不紧不慢,说“儿臣以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先例不能开。若是陛下为他们开了这次先例,日后如何约束文武百官和悠悠百姓”

这话深得皇帝心意,皇帝就是这样想的。定罪和实际执行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了,皇帝并非不懂刑狱之间的阴私,但是杨家如今牢牢护着杨孝钰,竟然连问罪流程也不让走,这就太不知所谓了。

皇帝心里确定了想法,大步朝慈宁宫走去。李承璟跟在后面,垂着眼送皇帝出宫。

等人走后,两边的太监给李承璟行了个礼,谄媚笑道“太子殿下,您还要在乾清宫里看折子吗”

“不必。”李承璟说,“将剩下的几封搬回东宫吧。陛下不在,孤再待在御书房于礼不合。”

“太子殿下仁德明理,还如此谦和守礼,实在是万民之福。”太监奉承了几句,殷勤地帮李承璟搬折子。

李承璟对这些话只是笑笑。皇帝如今看起来确实信任他,但是十年前,皇帝亦是同样相信杨家,倚重杨家。把帝王的信任当了真就是灾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心些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