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姐姐姐姐,你好我好,一双两好(2 / 2)

乱清 青玉狮子 2648 字 3个月前

这个法子,就是“舆闻简报”了。

“舆闻简报”的内容,上至国家大政,下至坊间秘闻,各种性质之“舆闻”,囊括无遗;半个月一次,频率也很合适——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时效性并不差,有了这样东西,两宫皇太后等于和外界保持着一个相当高效的连通,耳聪目明,再不会有“壅蔽”之惑的。

还有,关卓凡定规,初一、十五之外,如遇特别重大事件,则在两次例行的“舆闻简报”之外,另行于当天或次日呈送“号外”。

这就非常贴心、非常周到了。

既然我如此贴心、如此周到,你也没有什么“壅蔽”之惑了,那么,你就应该不会随便向我生事了吧?

此即曹毓瑛说的,“王爷既然去‘自寻’这个‘烦恼’了,这个‘烦恼’,应该就不会来‘自寻’王爷了。”

不过,文祥“自寻烦恼”之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两宫皇太后已经“撤帘”,政府却还向她们呈送包括“国家大政”在内的“舆闻简报”,容易叫人生出误会:两宫皇太后是否还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对政府的影响力?是否还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奖黜任免?

另外,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增加两宫皇太后对“舆闻”的了解,即是增加她二位对“舆闻”的发言权,咳咳,说的不好听点儿,这是——

“东边儿”也就罢了,“西边儿”那位,以其脾性和本事,裁抑犹恐不足,你还……咳咳,那不是……“资敌”吗?

对于这个问题,关卓凡是这样看的:

“舆闻简报”之举,确实难免“资敌”之嫌,不过,这位特殊的“敌人”,却并不会因之变得更加强大,进而对我造成更大的威胁。

两宫皇太后既已“撤帘”,不能发号施令,则其不论欲对政策、人事施加什么影响,都必定要某个大臣仰承慈意,可是,目下的皇太后,已经没有接见“外臣”的权力了——事实上,莫说外臣,就是亲贵,皇太后也不能随意接见。

原则上,即便亲王,亦只能于万寿、元旦一类最重大的吉庆,替皇太后“叩安”——左不过随班祝暇,赐宴、领宴,行礼如仪之后,便得打道回府,单独觐见的机会,是根本没有的。

唯一能够单独觐见两宫皇太后的“外臣”,只有内务府总管大臣。

内务府是皇帝的管家,皇太后接见内务府总管大臣,相当于老太太叫了管家过来,问询家务——某种意义上,内务府总管大臣可以不算“外臣”。

可是,颐和园归“颐和园管理局”管,不归内务府管,于是,皇太后连接见内务府总管大臣的由头也没有了。

目下,唯一可以理直气壮出入颐和园的“外臣”兼“亲贵”,只有颐和园管理局的“总理王大臣”皇夫辅政王关某人啦。

内外隔绝如此,就算您变得“耳聪目明”些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还有,这个“舆闻简报”,貌似上至国家大政,下至坊间秘闻,“囊括无遗”,事实上,半个月时间内,偌大一个国家,不晓得发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真正“囊括无遗”是不可能的,一定要经过精挑细选——所谓“条分缕析,择其要者”——才能够“见报”。

结果就是,能够“见报”的“舆闻”,都是关卓凡想叫两宫皇太后知晓的“舆闻”——至少,叫两宫皇太后知晓了,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毒副作用”;不想叫两宫皇太后知晓的,根本就不会“见报”。

还有,“舆闻简报”的“舆闻”,从数量上来说,“国家大政”比例较低,“坊间秘闻”比例较高——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八卦娱乐、社会热点一类,对这些东东,女人天生是感兴趣的,即便政治动物如慈禧,亦不例外,事实上,较之“老实头”的慈安,慈禧对这一类花边新闻,其实是更加热衷的。

就是说,这个“舆闻简报”,既是关卓凡“不敢壅于上闻”,更是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手段,影响两宫皇太后“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如是,岂非你好我好、一双两好?

当然了,这个“舆闻简报”,不论内里有多少花样,由政府出面呈送两宫皇太后,确实是不大合适的,确实有可能叫人产生“两宫皇太后是否还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对政府的影响力”、“是否还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奖黜任免”之类的疑问,那么,政府就向后让一让,请“朝内北小街”出面好了——

由“朝内北小街”出面,就可以解释成,这个“舆闻简报”,只是辅政轩亲王个人对两宫皇太后的“孝心”,无关政府,甚至无关政治。

如是,你好我好,一双两好。